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站在新的起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对共青团工作特别是农村基层团组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共青团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新走向、构筑新格局,保持农村团组织工作的发展势头,是我们必须探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基层团组织工作转型的困境
(一)村级共青团组织不健全。农村团支部长期以来存在空缺,或者工作滞后,缺乏工作骨干,导致基层团组织工作缺乏活力,甚至难以开展,其先进性、积极性和模范性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一是农村团干年龄偏大。不少团干部年龄在35岁以上,缺乏工作活力。二是兼职团干部多。大部分村的团干部都是由村两委干部兼任,由于干部职数紧,村级工作量大,无暇顾及团的工作,造成共青团工作难以开展。三是农村团干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由于团干部在团的岗位上兼职多年,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不高、业务不熟、工作不热心的特点。
(二)团员流动性大,难于教育管理。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农村青年、团员纷纷流向企业、自谋职业或外出经商打工,农村团员青年的多向流动,农村流动团员管理教育面临“三难”:一是团组织活动难开展。山区村团员大部分外出打工,组织活动根本无法开展。二是团员管理教育难落实。外出流动的团员远离家乡,犹如断线的风筝。致使团组织对团员的教育管理难以落到实处。三是团员难发展。有不少优秀青年要求进步,但经常外出经商打工,在村的优秀青年又缺乏,出现发展难、难发展的情况。从而使农村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大大的削弱。
(三)服务农村青年实际需求不够。在服务青年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农村团组织来讲,在满足青年的文化娱乐需求,满足当代青年在知识、技术、信息等方面的需求上,还存在差距,这当然与当地青年的具体特点也有直接的关系。在节假日期间,虽能组织一些简单的文体活动,但内容单一,加上青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出现了青年需要的,团组织做不了,团组织要求的,团员不愿做的问题。
(四)团干部的政治和经济待遇落实较难。一是部分党组织对团支部书记的关心培养不够,政治上关心少、工作上指导少、方法教得少。目前,村团支部书记应享受的政治地位基本上是因人而异,因村而异,直接影响团的工作地位;二是由于绝大部分团支部书记是兼职,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团的工作和青年工作;三是在部分村,团干部转岗很困难,部分团干部兼职过多,团干部从事团工作都是义务性质的,无相应的报酬和补贴。
二、今后一个时期共青团转型的思路举措
(一)加强教育学习,提升全乡团员的整体素质。
根据上级团委的统一部署,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采取“基层讲问题、专家讲理论、领导讲实践、典型讲事迹、基地学传统”、参加主题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使广大农村团组织干部和团员能够系统学习邓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科学内涵以及中央、省、市、县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团员的义务和权利,强化团员的组织观念和纪律观念,增强团员对团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组织意识、模范意识。由于农村团员存在分布散、素质不高、在家团员少的特点,要发挥村级团组织密切联系团员的作用,实现支部书记亲自抓,“一对一”、“一帮一”的工作机制,帮助团员解决思想上、生活上、工作上的困难,团结团员紧密联系团组织。
(二)改革农村建团模式,构建农村新型团组织网。 根据农村社会发展趋势,针对团组织缺乏工作主体,原有的以行政村为单位的建团模式已很难发挥作用的现状,按照“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团结凝聚青年和团组织的作用发挥、有利于团的系统管理、有利于扩大团内民主和团员参与”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符合实际的村村联建、村校联建、行业建团等多种方式建立团组织,构建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新型的农村基层团组织网络。
(三)加强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团干部政治和经济待遇。
一方面,从政治上村党支部要选好团支部书记,根据农村工作的实际,团支部书记既要做团支部的领导者,又要做带领团员奔小康的领军者,通过“竞争上岗”的选拨方式,把一些愿意做事、肯服务青年的、年轻有朝气的、文化层次较高的、致富能力强、有激情干事的优秀党团员,选到支部书记的岗位上。并且尽可能地使团支部书记进入村“两委”,并作为将来村两委换届的第一后备人选。一方面,从经济待遇上,乡团委与村支部协调,在现有乡团委工作经费的基础上,采取争取上级资金、企业赞助、生产自营等方式制定相应的目标考核机制和项目扶持机制,在工作经费中设定专门的奖惩额度和项目扶持额度,每年让想干事、能干事、干得好的团干部有作为,有奔头。
(四)以服务青年需求为中心,创新基层团组织的工作活动内容和方式。
要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加强与各类协会的合作,把工作做到具体的人和事上,真正赢得青年信赖。根据农村生产实际、青年发展需求,在活动时间、活动方式、活动内容上灵活考虑,依靠活动内在的吸引力来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避免为活动而活动。从目前情况看,农村青年的第一愿望是创业致富,为此,要重点做好青年创业致富工程的服务工作,加大青年科技培训力度,为他们尽可能地提供政策和市场信息,从而为农村青年的增收成才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五)建立一套切合流动团员活动特点的管理制度。 一是外出登记制度。团员外出前须向所在团支部报告,支部要将其外出的时间、地点、从业内容以及组织关系管理等情况进行登记,并上报团委备案。二是定期联系制度。要求团员每半年度与所属团组织联系一次,了解团员思想的状况,介绍当地经济情况,发放有关资料。三是民主评议团员制度。农村团组织要在大部分党员返家期间进行民主评团员工作。团员有特殊原因不能参加评议,要通过适当途径向团部说明情况。五是重大情况报告制度。团员在流动中应及时向所在团组织报告有关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及本人重大事情。六是集中学习制度,农村团组织要充分利用大部分外出务工青年回家过年期间定期对流动团员进行集中学习培训,向他们宣传团的有关知识,组织他们开展专题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