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尊敬长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人伦道德的基石。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孝传统,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孝文化是一种核心的理念与精神,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百善孝为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都是其中的精髓。罗群同志是在中华孝文化熏陶下茁壮成长起来的,是孝老典型中的代表。在父母眼里他是个好女儿;在婆婆眼里,他是个好儿媳;在丈夫眼里,他是个好妻子,在儿子眼里,他是个好母亲;在她的亲朋好友、邻里之中,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没有人不肃然起敬,他用爱和行动诠释了何为孝,是尊老敬老的表率。
罗群,女,28岁,桥坎村9组村民。婆婆患有肝腹水,长期吃药控制病情,身体虚弱,公公从小就是驼背,只能做些烧火拿柴的轻活,此外家中还有一位80高龄且行动不便的奶奶,三位老人都同时需要照顾。年轻的她每天就穿梭在三个老人之间,衣食住行,不让他们受半点委屈,为家里家外编制着美丽的梦,三个老人晚年都沉浸在幸福之中。天气晴朗,她还经常用轮椅将奶奶带到家外呼吸新鲜空气,晒太阳。她的精神犹如暖阳倾洒在每个年轻人的心。
曾经罗群也有过幸福美满的家庭。丈夫能干,儿子乖巧听话,公婆能帮助料理家务和照看孩子,一家人的生活其乐融融,确实是一个人人羡慕的家庭。“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2年奶奶去世,2013年5月,罗群的婆婆李诗莲发现身体不适,便到宜宾二医院检查,结果诊断为肝腹水。罗群得知婆婆病情,考虑到婆婆、公公两位老人都需要照顾,与丈夫周华商量后,毅然决定辞去工作,放弃丰厚的收入,全心全意照顾两位老人。治疗期间,她每天往返于医院和家中之间,日夜奔波,无微不至的照顾着自己一直觉得无比坚强、体魄康健的婆婆,白天她强颜欢笑,害怕婆婆知道自己的病情,思想有负担。治疗一段时间后,医院主治大夫建议在家用药物治疗,定期检查。在这期间,她一听说哪里有治肝腹水的好方法,再远她都去寻觅药方,用尽了各种治疗手段。
回到家后,罗群一边要照顾得病的婆婆,一边还要照顾体弱的公公。病魔缠身的婆婆,眼睁睁的什麽也干不了,心情烦躁,免不了常发些无名火,可她从来没有半句怨言,总是默默地伺候着婆婆的饮食起居,把家里家外的大事小事处理得井井有条,即使有委屈也从来不让丈夫发现,以免他操心,她还经常和婆婆谈心,让婆婆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情,她认为公婆拉扯大自己的丈夫不容易,人都有老的时候,照顾好老人使其安享晚年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她尽全力照顾好两位老人。每天,她除了安排好丈夫和孩子的生活外,还要妥善安排好两位老人的起居饮食。平时,两位老人提出的要求她都尽力给予满足。老人年事已高,经常生病,药不离身,端屎端尿倒水送饭她从来毫无怨言。虽然生活拮据,逢年过节她总不忘给老人买点礼物,天冷了,她每天早早为老人生好炉子,让老人从心里觉得暖烘烘的。提起罗群,老人总感动得说:这孩子比亲闺女还亲。
她不但是敬老爱老的典范,而且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和信心。一家人要生活,孩子要读书,她正视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勇于面对现实,除忙完家务外,一有时间,还要去打些短工补贴家用,每天忙的团团转,一天下来累得浑身散了架,背地里也不知流了多少眼泪。也曾有人劝她这样太苦太亏自己了,她也想过,也几次打过退堂鼓,但一想起病床上的婆婆和年迈的奶奶,又不忍心这样做了。自从嫁给丈夫后她就把自己的命运和丈夫的家庭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天大的困难我们一起来承受,为了家庭再苦再难我也心甘情愿,我们的日子会好起来的。十几年来她一边照顾老人和丈夫,抚养孩子,一边挑起生活的重担,为了老人,为了丈夫和孩子,风里来雨里去,什麽她都干过,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常人是无法想象一个弱女子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磨难。往后的人生艰难路程还很长,可罗群的心里对生活却充满了希望。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她的身上我们感受到是她永不歇息的劲头。说老实话,她所付出的一切,不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她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赢得了别人的尊重,我们为罗群的事迹感动着。
|